欧洲,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,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。然而,近年来,这片古老的土地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能源危机,一场令全球瞩目的能源风暴正在席卷欧洲大陆。
炎炎夏日,欧洲能源市场再度掀起波澜。2023年7月15日,外媒报道称,欧洲多地电价可能在本周末跌至零以下,恰逢夏季季风激增、光伏发电达到季节性峰值。德国、荷兰、法国乃至英国等国家都陆续出现电价为负值,这意味着电价将连续两天低于零。这一消息令人震惊,欧洲能源危机的深层次问题愈发凸显。
这并非欧洲首次经历负电价现象。早在今年7月初,德国、荷兰、丹麦就曾陷入负电价波澜。光伏电池板数量激增,使得电力供应阶段性过剩,导致电价跌至惊人的负值。不仅如此,在更早之前的4月下旬,荷兰电力系统也曾触及负电价,一度降至-739.96欧元/兆瓦时。消费者竟在消费过剩电力的同时获得现金支付,这种反常的现象令人不解。
负电价背后是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带来的电力供应过剩。Ember能源智库的报告显示,2022年,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占欧洲电力比例达到创纪录的22%,超过化石天然气和煤炭。然而,随着波动性绿电不断涌入电网,电价波动幅度不断扩大,欧洲电力市场陷入前所未有的震荡。
然而,负电价并不代表欧洲能源危机的终点,相反,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持续不减。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天然气和电力市场报告显示,欧洲市场批发电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,8月份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点。整个2022年,欧洲电力基准价平均为230欧元/兆瓦时,比2021年高出121%。欧洲能源危机愈发严峻,迫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应对。
为稳定能源价格,欧盟于今年3月出台了电力市场改革方案。改革旨在将整个欧盟的电力价格与天然气价格脱钩,改为使用新的机制与风能和太阳能装置产生的电力价格挂钩。优先调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以满足消费者需求,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保护,鼓励他们参与能源市场并分享能源。然而,改革的路途并不平坦,欧元区经济两大“火车头”德国和法国在核电问题上意见相左,使得谈判一再陷入僵局。
面对欧洲能源危机,政府、产业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。能源转型是摆在欧洲面前的紧迫课题,如何正确的发展可持续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。